外汇基础知识
一、外汇的概念与分类
1.外汇的概念:
外汇是指外国货币或以外国货币表示的能用于国际结算的支付手段。根据《外汇管理条例》的规定,外汇具体包括:外国货币(纸币、铸币)、外币支付凭证(票据、银行存款凭证、邮政储蓄凭证等)、外币有价证券(政府债券、公司债券、股票等)、特别提款权、欧洲货币单位以及其他外币计值的资产。
2.外汇的分类:
• 按是否可自由兑换:分为自由外汇和记账外汇。自由外汇指不需外汇管理当局批准,可以自由兑换成其他货币,或者可以向第三者办理支付的外国货币及其支付手段;记账外汇则只能作为双边转账之用,不经对方国家批准,不能自由兑换成其他货币或对第三者进行支付。
• 按存在形式:分为现钞和现汇。现钞指的是国内居民手持的外汇钞票;现汇则是一种外汇结算凭证,如从国外银行汇到国内的外汇存款,以及外币汇票、本票、旅行支票等。
• 按用途:分为贸易外汇和非贸易外汇。贸易外汇是指在有形商品进出口贸易中所收入和支出的外汇;非贸易外汇则是指不通过有形商品进出口贸易途径所收付的外汇,如侨汇、旅游、航运、金融、承包工程等服务贸易外汇收入和支出。
3.货币对与交叉货币对:
货币对是外汇交易中常用的术语,指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关系,如美元兑欧元(USD/EUR)。交叉货币对则是指不包含美元的货币对,如欧元兑日元(EUR/JPY)。
二、汇率的定义与表示方法
1.汇率的定义:
汇率,又称汇价或外汇行市,是指一国货币换成另一国货币的比率,或者说是一种货币表示的另一种货币的价格。
2.汇率的表示方法:
• 直接标价法:以一定单位的外国货币为标准,来计算应付出多少单位本国货币。在直接标价法下,外币折合本币的数量增加,意味着外币升值而本币贬值,反之则相反。中国、日本、瑞士等国采用此法。
• 间接标价法:以一定单位的本国货币为标准,来计算应收多少单位的外国货币。在间接标价法下,本国货币折合外国货币的数量增加,表明本国货币升值,而外币则相应贬值,反之则相反。英国、美国(除英镑外)、欧元区国家等采用此法。
三、汇率的浮动与固定机制
浮动汇率制:允许汇率随外汇市场供求变化而自由浮动,各国官员不承担维持汇率波动极限的义务。在这种体制下,外汇完全成为国际金融市场上的一种特殊商品,汇率也成为买卖这种商品的价格。
固定汇率制:根据货币的黄金含量制定汇率,在汇率之间形成固定比率,汇率要么根据黄金的投入和产出进行调整,要么在金融管理局的控制下在法定范围内波动,因此相对稳定。但现代固定汇率制往往不是完全固定的,而是有一定的波动范围。
四、主要货币与货币代码
世界主要货币及其国际地位:
• 美元(USD):作为全球最主要的储备货币和国际交易的首选媒介,其普遍接受度、稳定性以及美国经济的强大支持,使其成为全球金融体系的基石。
• 欧元(EUR):作为欧洲经济和货币联盟(EMU)国家使用的统一货币,欧元在全球范围内的流通量和影响力日益增强,是世界上第二大流通货币。
• 日元(JPY):亚洲最重要的货币之一,以及全球第三大交易货币。日本的货币政策和经济状况对全球经济有重要影响。
• 英镑(GBP):世界上最古老的货币之一,享有高度的信任和尊重。尽管英国脱欧带来了一定的不确定性,但英镑仍是全球贸易和投资中的一个重要货币。
• 瑞士法郎(CHF):因其所在国家的政治稳定、经济自由度高以及强大的金融市场而被认为是一个“避风港”货币。
• 人民币(CNY):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对外开放的加速,人民币的国际化步伐显著提速,在国际贸易和金融交易中的使用日益增加。